新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中华联展网 > 新闻 >

王孝诚书画艺术家——建党百年书画巨献

来自:未知   发布者:li8i9ue   发表于:2021-07-01 00:35   点击:

王孝诚,字一山,斋号亦然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画家、 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内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山东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工艺美术协会内画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工艺美院兼职教授、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溪山晴岚

1945年生于博山,1958年经考试进入博山美术琉璃厂内画组跟张文堂、薛京万老艺人学习内画。1975年调干就学,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

1961年改革百年相传的内画竹画笔为内画狼毫笔, 为中国内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71年首创《水浒一百单八将》特细内画画面, 在广交会引起轰动。

大道光明行

在浙美求学期间深得吴弗之、陆抑非、王伯敏等先生的赏识。国画作品多次获省市优秀创作奖。所创作的《和谐归》、《醉梅林》获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佳作奖和第六界世界华人艺术大展国际优秀奖。曾与他人合作举办八人书画展、黄山写生展和个人中国画作品展。1991年赴日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

作品与业绩曾被《中国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工艺美术名人艺术大辞典》、《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典藏》、《中国书画艺术作品集》、《中国当代书画家翰墨精品集》、《走近当代大师》等收录。

人民日报出版社曾编辑出版个人国画集。2004和2005年所创作的内画作品《兰亭契吟图》和《赏花大观园》禅联第五届、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内画作品《想望》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建国以来馆藏内画第一人。2007和2008年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评委、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

画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当然就是著名画家王孝诚的师法自然的修养境界。他画松柳成趣雅,画山水制奇韵,一支画笔构骨而立质,没骨成精彩,在长年的丹青艺术修炼进程中,王孝诚已经得自然之涵养,达到了笔墨心通,一气呵成精彩的丹青水准。王孝诚的丹青视野非常广泛,于自然之境随撷一物,皆可入画框而成定格精品。其中又极善画多枝植物和肥叶塘荷,也极善文人山水构绘。他用坚实的工艺美术功底,合成自己丰富的写生积淀,绘制丹青,艺术美与装饰美通成一体,自成一派,打上了非常个性化的艺术标签,有新派开宗的丹青造诣。

雨塘

王孝诚绘画,善施精至繁笔,意境舒阔,笔法却相当致密。看绘画品质,首看笔法之工,大师齐白石、李可染、关山月,虽然皆是写意大师,但是写意的另一面却是精工巨匠。特别是齐白石工笔小蝉,谓之绝技。王孝诚山水和植绘作品,亦显繁笔精工,造型精确,质成活性,他的丹青笔法一是不自欺,二是不欺人,三是不欺世,一路传承大师明示,趋成大师新功,可谓是朝起而学,暮研不止,笔耕无辍,笔技如痴。 

王孝诚植物绘品,不取一枝一叶,不畏繁杂,取大而全,有整体构制,成大统境界,所以可以通过他的一幅作品整观春秋,而不是一枝一叶的单薄与乏味。别人制一幅画,眨眼可成,虚功太多的原因。王孝诚绘一幅作品,数月精工,实功历历,一目了然,所以他的绘画作品通常是枝、叶、干,天、地、气的所有,不是单音符,而是合奏曲。情动人,景宜人,仰而一观,十分悦目,相当动心。他的植绘作品,皆可成画谱之功。照王孝诚植绘作品修丹青,事半功倍,佳绩可成。功高为师,造诣可敬。 

他的山水,不酬酢无俗质,在师传统复古韵的前提下,又绝不独落前技巢臼,山水创作时能破旧范出新奇,是丹青紧随时代,破求得新意的典范。他画山水,不闭门造车,而是亲历山水,有收尽奇峰打草稿的写生积淀,所以山水之姿,在他的画面里仍旧是自然真味。 

山水之功,源成自然,再加上他善用皴笔点染,远点近皴,巧妙顾映,万般调整,一幅山水,必得意象神采,借助纯熟的技法,抒发豪迈情怀就如顺水顺风驾轻舟,快意到达,极致入神。 

同样,依扎实的工艺思谋,他的山水作品也尽得精工质成。落墨行笔,如踏薄冰,小心谨慎,不让一处有疏忽,不留一处有漏洞。大胆驱墨向前,细心收拾随后,敢于造险再平险,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造就了他的山水近看可观笔墨,远赏涌现气势的高端品味,独有结实大气,层次分明,张力十足,墨万化的山水质韵,令人回味无穷,久观不厌。 

师法自然意境精彩,丹青技熟实力一派。王孝诚绘画,立意清新,笔法精致,墨随时代,技无影画有言,点、线、面、水、墨、彩,六样简单却被王孝诚调度成千变万化,深刻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画家的技熟力度。大家必依实力,王孝诚绩铸实力,修成大家风范,令人赞叹。

著名书画评论家 刘振华 2018年6月15日

春梅

獨结良实

墨梅

墨梅

风韵年华

万里江山畅游图

书法,毛主席词

书法,毛主席词

书法,毛主席词

书法,毛主席联语

书法,毛主席联语